笔趣阁 > 重生六零:从废品站走出的军工大佬 > 第一百四十二章 漏雨的屋顶能出龙

话筒贴在耳朵上,老张的声音像浸了水的棉花:“终南山来的急电,说是模拟载荷试验台被雷劈了,主控继电器阵列烧穿了。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备用件得从苏联进,最快两个月。”

我喉结动了动,后槽牙咬得发酸。

那台试验台是西南厂新线的眼珠子,去年为了调试新型火炮反后坐装置,我在旁边守了整三个月。

继电器阵列一停,整条调试线得跟着躺平——更要命的是,原系统是苏联专家十年前装的,图纸锁在保密柜里,连型号都没标。

“知道了。”我挂了电话,手指在桌面敲出急鼓点。

窗外雪粒子还在砸玻璃,却突然想起锅炉房墙上那句被雨水晕开的话:“我们不在花名册上,但在共和国的心跳里。”心跳要是停了,哪有资格说在不在。

厂部会议室的暖气开得足,我推门进去时,后颈的雪水正顺着领口往下淌。

李厂长抽着烟,烟灰落了半桌子:“都说说,有辙没?”

技术科张科长推了推眼镜:“原系统是封闭设计,继电器阵列和控制逻辑绑死的。没图纸,连替换型号都查不着。”

设备科老王摇头:“备用件从莫斯科发货,海运加陆运,两个月算快的。”

我盯着墙上的挂钟,秒针走得像锤子砸在神经上。

上回在废料堆里拆旧电机,王师傅说过:“修机器跟种地似的,没有现成种子,就找野苗子凑合。”

“我试试用土法冗余代替原装模块。”

会议室静得能听见钢笔帽落地的响。

李厂长掐了烟:“小钧,这不是修机床,是试验台。出了岔子——”

“我知道。”我往前倾了倾身子,“原阵列的作用是按时序切换负载电阻,本质是个状态机。咱们不用还原它,模仿它的行为就行。”

张科长皱眉:“用什么模仿?继电器响应时间差了零点几秒,参数全乱套。”

我摸出兜里的铅笔,在会议记录背面画了个方框:“用旧计数器做时序控制,电磁阀线圈当执行单元,再挑响应速度接近的继电器并联。就像赶马车,几匹马步伐齐了,车就能跑。”

李厂长敲了敲桌子:“给你三天,出方案。”

出了会议室,风卷着雪灌进领口。

我绕到锻工班后面,锅炉房的破门还晃荡着。

推开门,霉味混着铁锈味扑过来,墙上那句“我们不在花名册上”被雨水泡得只剩半截“共和国的心跳”。

“林总!”

林小川从煤堆后面钻出来,工装裤膝盖的油迹还没干:“朱师傅说您要找我们?我把工具箱带来了,里头有台破计数器,能拆零件。”

朱卫东扛着纸箱跟进门,箱底渗着机油:“废接触器线圈,挑了二十个最规整的。热处理组大刘说,明儿给送测温枪。”

老罗裹着军大衣,怀里抱着个铁皮盒,掀开盖是亮闪闪的银触点:“这是我攒了三年的,德国老货,导电好。”

苏晚晴最后进来,抱着本硬壳书,封皮印着俄文:“《继电器控制电路设计》,图书馆老王当旧书处理的,我顺来了。”

我把草图摊在煤渣砖搭的台子上,铅笔尖戳着画满方框的纸:“咱们要拼个‘仿生阵列’,让它像原装的一样,该通的时候通,该断的时候断。”

林小川凑过来,指甲缝里的焊锡渣蹭在图纸上:“用计数器当钟表,继电器当开关?那得调同步。”

“问题就在这儿。”我指了指草图上的并联符号,“十个继电器一起动,有的快半拍有的慢半拍,参数就乱套。”

朱卫东挠了挠头:“锻工班有批报废的云母片,绝缘好还耐高温,裁成小片当电容介质行不?”

老罗摸出听音棒,敲了敲桌上的继电器:“我能听线圈的振动频率,挑出共振差不多的,响应速度准齐。”

苏晚晴翻着俄文书,手指停在某一页:“这里写着原装阵列的动作延迟是15毫秒,误差不超过2毫秒。”

雨是后半夜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