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六零:从废品站走出的军工大佬 > 第一百三十章 风向标转了个圈

西北的风卷着电报纸角,刮得小孙的手电筒光直晃。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我盯着“冷却系统爆炸”“新型导弹壳体热处理线”那两行字,后槽牙下意识咬得发紧——这热处理线是东风项目的关键,要是废了,下半年的试验弹生产至少得拖三个月。

“林总,苏科长已经在联系西南厂调人了。”小孙吸了吸冻红的鼻子,“她说您十年前写的《应急供电备忘录》还在技术科铁皮柜里,用蓝布包着的。”

我摸了摸裤兜里的旧扳手,柄上的凹痕硌得指腹生疼。

十年前在红星厂废料堆修第一台机床时,就是这把扳手,当时锈得连螺丝都拧不动,我蹲在雪地里磨了半宿,磨得掌心全是血泡。

后来用它修好了307车间的老铣床,厂长拍着我肩膀说:“小同志,技术这东西,攥在手里是死的,传出去才是活的。”

床头的老座钟“当”地敲了两下。

我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军大衣,领口还留着晚晴上次来北京时带的茉莉香。

她总说我这衣服有股机油混着铁锈的味儿,可每次来都要抱着它坐会儿,说“闻着踏实”。

电话铃在凌晨三点十七分响起。

“林工,我是晚晴。”她的声音带着金属电流声,应该是在车间总机打的,“厂部今晚送来匿名信,说再擅自输出非标流程就取消年度评优。”

我捏着话筒的手紧了紧:“你打算怎么办?”

“刚才小川把新印的《设备维护常识手册》塞进工具箱夹层了。”她轻笑一声,背景里传来铁皮柜关门的闷响,“封皮是我让文书科老王特意换的,他还嘀咕‘好好的技术手册装什么孙子’——对了,老罗把您当年教的接触电阻粗判法抄在烟盒背面,塞给朱卫东了。”

我望着窗台上那盆晚晴去年送的绿萝,叶子边缘有点发黄。

她总说这植物皮实,可每次出差都要打电话叮嘱我“少浇点水”。

“注意安全。”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发哑,“西北的风大,别像上次在云南似的,把围巾吹跑了。”

“知道啦。”她应得轻快,可话筒里突然传来纸张翻动声,“对了,小孙刚才送来您十年前的笔记本,我翻到1965年那页,您写‘技术没有野路子,只有会不会用的人’——我抄在任务本第一页了。”

挂了电话,我对着墙根的旧木箱发了会儿呆。

那里面装着从红星厂带出来的所有东西:修机床时用的断锯条、第一次独立设计的卡具草图、晚晴送的第一封情书(用车间便签纸写的,字歪得像被风吹过的电线)。

最底下压着张照片,是1968年劳动竞赛后,我们废料处理组的人挤在车间门口拍的,老罗的帽子戴反了,晚晴的辫子上沾着铁屑,我蹲在最前面,怀里抱着那台修好的老铣床的摇把。

三天后收到晚晴的电报:“抵达703,对方技术主任王建国,态度冷淡。”我盯着“冷淡”两个字,想起六年前在四川支援时,也遇到过这种“正规军看不上土办法”的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