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会议室静得能听见暖气片的咕嘟声。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坐我右手边的陈教授扶了扶眼镜:"小林,你这话说得可太糙了。"
"不糙。"我把图纸摊在桌上,"30crmnsia淬不透,整体锻造缸体的加工余量要留3mm,可咱们的立车最大切削深度只有2mm。"我敲了敲李工的方案,"理论热效率再高,造不出来就是废纸。"
有人冷笑:"那照你说,咱们就不往前迈步了?"
我盯着墙上的"自力更生"标语,喉咙里像烧着团火。
前世在研究所,我见过太多实验室里的完美方案死在生产线;今生在东北厂,我用报废车床改出能车特殊螺纹的设备,用矿泉瓶装丙酮给焊缝保温——土法子怎么了?
土法子能把图纸变成铁疙瘩,那就是好法子。
"我有个主意。"我走到黑板前,粉笔头在掌心搓了搓,"咱们先不做成品,做"试错工具"。"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刺啦刺啦的,"手动液压仿形铣床,用废料搭土台子。
每个方案先在这台子上跑实测,能活下来的,再进正式生产线。"
"胡闹!"刚才冷笑的人拍了桌子,"这是要搞大跃进那一套?"
我转身时粉笔灰落进领口,凉丝丝的。"三年困难时期,咱们靠窝头撑下来;现在搞东风,难道非得等洋设备到位才动手?"我想起在西南用千斤顶调冲床的夜,机油味混着铁锈味直往鼻子里钻,"我用矿泉瓶保焊温,不是因为我想省事,是因为我能动手。"
张司长敲了敲桌子:"小林,你有把握?"
"一个月。"我喉咙发紧,"用自建土平台完成前三号方案的关键部件模拟加工。
完不成,我回东北厂扫废料堆。"
散会时老教授拽住我胳膊,他掌心全是汗:"小林,我信你,可这土台子......"
"土味儿才是硬道理。"我冲他笑,"您等着看。"
消息传回西南是在三天后。
朱卫东的电报拍得急,字迹洇了一片:"夜校已开,等你指令。"我捏着电报站在走廊里,风从窗户缝钻进来,把纸角吹得一掀一掀。
西南厂区的灯应该亮了吧?
朱卫东那家伙最会动员,肯定把实训楼两间教室腾出来当战场;林小川那小子最近总摸图纸,拆报废车床的丝杠准比谁都利索;老罗的电气班最会变废为宝,食堂蒸笼的铜管说不定早被他拆去做冷却回路了。
半个月后我回西南,远远就听见实训楼传来金属碰撞声。
推开门的刹那,机油味混着焊枪的臭氧味劈头盖脸砸过来——墙上挂着拆下来的车床丝杠,桌上摆着改装的旧仪表盘当刻度盘,最里头的"仿形测试台"初具雏形,林小川正蹲在地上拧螺丝,蓝布衫后背全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