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六零:从废品站走出的军工大佬 > 第一百零六章 规矩立了,就得有人守

我盯着那张空白的工艺卡,寒意顺着脊椎往上爬。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

三天。才三天,铁规就被人撕开一道口子。

那道焊缝平直光洁,一看就是老师傅的手笔——可越是这种“稳得很”的活儿,越容易出事。

人会骗规程,机器不会。

数据不会。

装配线更不会。

林小川的声音在我背后响起,压得极低:“林工,是东北支援组的老周,三十年焊工,七级技工,从没出过废品。他说……赶进度,忘了扫码。”

我没吭声,只把工艺卡翻来又去看背面。

空的。

连补签的痕迹都没有。

“朱卫东已经去了现场,要报军代局通报处理。”林小川顿了顿,“苏组长让我先来找你。”

我合上卡,一步步走向预焊区。

脚步不快,但每一步都像踩在自己心上。

老周站在焊机旁,穿着洗得发白的帆布工装,袖口磨出了毛边。

他看见我,也没躲,反倒迎上来,声音沉实:“林总师,我知道违规了。可这道口子我焊了三十年,闭着眼都能焊出一级探伤标准。扫不扫码,它都是合格的。”

我看着他。

眼角有皱纹,手背青筋凸起,是真正拿了一辈子焊枪的人。

可正是这样的人,最容易成为制度崩塌的第一道裂痕。

“你信你的眼?”我问他。

“信。”他点头。

“那你信机床?信装配线?信潜艇下潜三百米时,那一节壳体能不能扛住水压?”

他没说话。

我抬手指向旁边刚运走的半成品架:“那根管子,现在在哪?”

老罗迅速调出流转日志:“已进机加车间,正在铣削定位槽。”

我立刻抓起电话:“停线!所有相关工序立即暂停!通知机加主任,不准动那件产品!”

朱卫东冲进来,脸涨得通红:“林钧!这是明目张胆违反‘零活口’制度!必须严肃处理,杀一儆百!”

“杀谁?”我反问,“杀一个一辈子没出过废品的老师傅?然后让全厂人觉得,新规矩就是整人的?”

他一愣。

“查问题,不是查人。”我说,“现在最要紧的,是弄清楚——这道没人签字的焊缝,到底有没有隐患。”

我转向老罗:“带超声波仪,去机加车间,复检那节壳体的坡口角度和夹具定位状态。我要原始数据。”

十分钟不到,结果回来了。

老罗脸色发沉:“前序坡口偏差0.2度,未登记。导致夹具偏移0.3mm,定位槽已出现微量错位。若继续加工,后续装配必然干涉,轻则返修,重则整段报废。”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我把照片调出来——一张是空着的记录表,一张是超声波检测图谱上刺眼的红色偏差标记。

两张并列,发进了联合攻关组的群组。

配文只有八个字:

我们信手感,但机器不信。

群里先是沉默,接着消息疯狂弹跳起来。

有人辩解:“特殊情况,战备任务压着,灵活一点不过分!”

有人质疑:“追溯系统刚上线,哪能一步到位?”

还有人冷嘲:“搞这些花架子,耽误生产才是最大的问题!”

我没回。

当晚七点,紧急协调会。

军方代表坐在主位,眉头紧锁。

东北方面来了两位技术负责人,语气强硬:“我们承认流程有疏漏,但产品质量没问题!这种时候讲灵活性,才能保进度。你们这套‘全流程闭环’,是不是太教条了?”

灯光打在会议桌上,像一层薄霜。

我打开投影,没放ppt,只播了一段视频。

林小川拿着记录本,一帧帧回放当天作业画面。

他的声音冷静得近乎冷酷:

“14:07,领料出库,无扫码记录。”

“14:23,首道施焊开始,操作者未签署开工节点。”

“15:18,二次施焊,监控显示中途更换焊材批次,未登记变更。”

“六个关键节点,全部缺失追溯信息。其中两次责任转移,处于监管盲区。”

视频结束,会议室安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嗡鸣。

我开口,声音不高,却像钉子一样砸进每个人耳朵里:

“各位,我不是要追究老周的责任。他是好工人,三十年零事故,值得敬重。可我想问一句——”

我环视全场,目光最后落在军方代表脸上。

“要是这根管子,此刻已经在某艘潜艇的龙骨上,谁来替这份‘手感’作证?谁敢拍胸脯说,它一定能扛过深海静水压?谁能承担,因为它没记录,而导致整个批次被拆解返工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