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六零:从废品站走出的军工大佬 > 第六十六章 谁给铁疙瘩安只耳朵

我没等红头文件下来。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

图纸还带着墨水的湿气,就被我卷起来塞进帆布包,一路直奔车间广播站。

门是虚掩的,广播员老周正叼着烟卷看报纸,见我进来愣了一下:“林钧?你来干啥?”

“借你的喇叭用五分钟。”

他还没反应过来,我已经把话筒拽在手里,拧开了开关。

电流声“滋啦”一响,像刀子划破清晨的宁静。

全厂几千人,正在各个岗位上拧螺丝、搬钢板、擦机床——这一刻,全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儿。

“喂?”我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穿透了整个厂区,“从今天起,咱们设一个‘质量哨兵岗’。”

人群炸了锅。

有人以为听错了,有人骂“搞什么名堂”,更有几个调度组的人直接往办公楼方向跑。

但我没停。

“任何人,不管你在哪个班组、哪个车间,只要发现产品异常、材料问题、工艺隐患,都可以跳过班长、主任这两级,直接报到技术组我这儿。”我顿了顿,目光扫过墙上的大钟,“首任哨兵——热处理班的小田。”

空气像是被抽空了一样。

不到十分钟,胡卫国就踹开了广播站的门,脸色铁青,领口都扣错了扣子。

“林钧!你这是要造反?!”他一把夺过话筒摔在地上,“没有审批流程、没有党委决议,谁给你权力搞这套?这是个人英雄主义!是要乱套!”

我弯腰捡起话筒,轻轻拍了拍灰,看着他:“胡主任,我不是要搞运动,是要抢时间。”

他冷笑:“抢什么时间?等出事了再写检讨吗?”

“问题是,”我盯着他的眼睛,“真出了事,您那份‘全部合格’的报告,救得了谁?前线战士打不响枪、卡壳炸膛的时候,会问您走没走流程吗?”

他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我转身走出广播站,身后是混乱的脚步和争吵声。

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变了。

制度可以迟到,可事故不会。

小田上岗第一天,整个人都在抖。

他戴着我连夜用红布条缝的袖标,站在回火炉前测温,手指几乎握不住温度计。

几个老师傅围在旁边冷嘲热讽:“哎哟,咱们厂出神仙了?现在连炉火颜色都要专人盯着?”“是不是还得请个风水先生来看时辰?”

小田低着头,一句话没说,只是按时记录每一炉的升温曲线,每小时比对一次回火色差。

没人知道的是,他悄悄从三批不同批次的钢材里各截了一小段试样,藏在饭盒底下,留了底。

傍晚收工时,老秦拎着铝饭盒路过,瞥了眼那几块试样,脚步忽然一顿。

“这批料……换矿源了吧?”

小田猛地抬头:“您怎么知道?”

老秦蹲下身,拿起一块断口细细看了半晌,用指甲轻轻刮了刮边缘,然后指着裂痕走向说:“老矿的钢,杂质少,断面韧,像冻梨,软中带嚼劲;新来的这批,脆得狠,断口拉丝短,噼啪就碎——跟冰糖葫芦咬下去一个声儿。”

小田心头一震。

他想起上周淬火时,明明参数一样,可总有两三件出现微裂纹,当时班长说是操作失误,让他重做。

原来不是人的问题,是料的问题。

两人对视一眼,什么也没多说,转身就把样本送到了我桌上。

那天晚上,我把实验室最后一盏煤油灯点到了凌晨三点。

苏晚晴的电报早在中午就来了,简洁如刀锋:【b矿区第二批矿石进货量增加37%,垫圈故障率同步上升至8.6%,相关系数0.91】。

我摊开进货台账,对照熔炼日志,再叠加上小田记录的回火异常频次——三条曲线,像三股绳子拧在一起,越往上走,绞得越紧。

更关键的是,老秦带来的矿石碎屑,经简易酸洗后,在显微镜下暴露出大量絮状夹杂物,集中在晶界处。

这是典型的磷硫偏析征兆,一旦进入高温锻造环节,极易引发热脆。

我合上笔记本,站起来就往调度室走。

张调度正对着生产计划发愁,见我进来皱眉:“又来干嘛?这事儿还没完?”

“b矿区第二批矿石,立刻停用。”我说得干脆。

“你疯了?”他腾地站起,“还没有正式检验结论!光凭几个工人看断口、做个酸洗就定性?上面问责下来谁担得起?”

“我可以写检讨。”我直视着他,“也可以背处分。但我不能让一批有可能热脆的钢材流进炮弹壳生产线。更不能让战士们拿着可能炸膛的枪上战场。”

他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