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电话铃像是从地底钻出来的,刺得人脑仁发疼。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我冲进调度室时,张调度正对着话筒咆哮:“你说什么?三批次全废了?就因为几个垫圈?”他猛地摔下听筒,脸色铁青,“荒唐!那玩意儿连螺丝都算不上,能卡住整条线?”
没人回应。
值班的技术员低头翻记录,工人蹲在墙角抽烟,烟头一明一暗,像垂死的心跳。
我没说话,径直走向样品台。
灯光下,三枚弹簧垫圈静静躺着,指甲盖大小的金属环,边缘已经压溃变形,像是被无形的手狠狠攥过。
我戴上放大镜,指尖轻轻拨动其中一枚——表面有一层极淡的黄褐色锈斑,不仔细看几乎看不见。
但真正让我瞳孔一缩的,是它的回火色:泛青,偏灰,典型的过热特征。
这不该出现在这里。
这种垫圈用的是65锰钢,标准工艺是淬火后400c回火,得到回火屈氏体组织,兼顾强度与弹性。
可眼前的颜色……更像是350c以下低温回火的表现,内应力没释放干净,脆性高得吓人。
我脑子里突然蹦出三天前小郭随口提的一句话:“热处理班的小田说,最近垫圈淬火后颜色不对。”
当时我没在意。现在想来,那是预警。
“备车!”我抓起工具包就往门口走,“去热处理车间。”
天刚蒙蒙亮,冷风卷着煤渣刮脸。
热处理炉房里蒸汽弥漫,铁门烫手。
我一进门就看见小田缩在角落,低着头,像只受惊的麻雀。
班长正指着鼻子骂他:“你一个学徒工,懂什么叫‘色差’?标准里写的是硬度、金相,哪条写着靠眼睛看颜色?你以为你是老师傅?”
小田嘴唇动了动,没敢吭声。
我走上前,从工具包掏出一张巴掌大的铜片——那是我用废料自制的比色卡,上面用不同温度烘烤氧化出九种色调,标着近似对应温度。
“你说颜色不对,是不是像这张第三格?”我把铜片递到他眼前。
小田猛地抬头,眼睛一下子亮了:“对!就是这个!青灰色!说明回火温度根本没到,最多三百出头!”
我点点头,心里却沉了下去。
这不是某个环节的操作失误。
这是原材料波动已经开始传导到末端工序的信号。
而我们所有人,还在盯着手册上的几个数字打转。
中午十二点,我踹开质检科的门。
胡卫国坐在办公桌后,慢悠悠推上金丝眼镜,瞥了我一眼:“哟,林工亲自来了?”
我把检测报告拍在桌上:“你们复检了硬度,hb200—220,合格。但有没有测弹性极限?这批垫圈是在预紧状态下碎裂的,问题不在硬度,在韧性不足。”
他翻了两页,嘴角一翘:“标准没要求测这项,我们不能自创项目。”
“可前线装不上雷达,是因为这几个垫圈。”我盯着他,“如果因此导致装备失效,谁来担责?”
“红头文件怎么说,我就怎么判。”他把报告推回来,语气冷硬,“你要改标准,去找上级发文。”
我站在那儿,忽然觉得荒谬。
我们有最先进的口号,最严的纪律,最整齐的厂房,可当一个微小的隐患浮出水面,所有人第一反应不是追根溯源,而是问:“有没有文件依据?”
饭堂的窝头咬在嘴里像砂纸。
我坐在空荡荡的车间外台阶上,望着远处高耸的烟囱。
它吐着白烟,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钢铁巨兽,吞下矿石、煤炭、人力,吐出零件、机器、国家的脊梁。
可如果齿轮之间卡了一粒沙呢?
没人会为一颗垫圈停工。但正是这颗垫圈,能让整台机器崩盘。
夜幕降临时,我回到宿舍,没开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