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六零:从废品站走出的军工大佬 > 第三十二章 冷灶也要烧出热钢

凌晨四点,天还是黑的。看最快更新小说来M.BiQuge77.Net

雪停了,可寒气更重了。

我刚在值班室合了会儿眼,门就被猛地撞开,冷风裹着赵工那张焦黄的脸冲了进来。

“林钧!起来!锅炉房出事了!”

他一把将我从铺上拽起,棉袄都没穿好就往外拖。

我脚下一滑,差点摔在门槛上,脑子还沉在昨夜的图纸里——《铸造缺陷预判指南》终于落了印,署名是“赵工领衔”

可现在,没人顾得上那些了。

警铃还在响,一声接一声,像钢钉往人脑仁里凿。

整座厂区都惊醒了,走廊里脚步杂乱,有人喊“蒸汽掉到红线以下”,有人吼“连铸模具温度不够,浇不成型”。

我心头一紧。

这不是小事。断汽,等于掐住了全厂的喉咙。

红星机械厂靠什么运转?

液压机要靠蒸汽驱动,锻压模要靠蒸汽加热,就连砂型保温也离不开热力管网。

一旦停炉,三班连铸就得全线瘫痪,军用卡车曲轴订单完不成,上面追下来,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赶到锅炉房时,炉前一片死灰。

锅炉工老张脸熏得像灶王爷,声音发抖:“煤不行啊……掺了太多湿柴,点不着火!鼓风机开了最大,炉温还是往下掉!”

我蹲下身,伸手探进炉膛口,抓了一把刚铲出来的煤渣。

指尖传来湿冷黏腻的触感。

这哪是燃料?

分明是泥浆拌煤末,含水率怕是要超百分之三十。

这种东西扔进炉子,不是烧,是在煮。

调度室的消息很快传过来:上级配额煤三天后才到,现库存全是劣质煤渣,是从外省调拨来的“救济煤”。

减产?

等?

有人提议改用木柴顶一阵,可现在是腊月,林场封山,木材限量供应,连食堂做饭都在省着烧。

会议室里,一群人吵得面红耳赤。

有人说申请停产检修,趁机放假;有人说找领导特批调煤;还有人冷眼旁观,说这是“客观条件限制”,怪不得谁。

我没说话。

我脑子里翻腾的不是抱怨,是一套逻辑链条:燃料热值低 → 燃烧不充分 → 炉温上不去 → 蒸汽压力不足 → 生产中断。

问题不在“有没有好煤”,而在“如何让烂煤烧出好火”。

我掏出随身带的小本子,刷刷写下三条:

一、改造旧除尘管道作二次风道,从炉底引入高温助燃风,提升燃烧效率;

二、拆解废料库里报废c60铣床的铸铁底座,切割成块,砌入炉膛作为蓄热体,模拟耐火砖功能;

三、采用“分段燃烧法”——先低温阴燃析出挥发分,再集中鼓风爆燃,逼近高热值煤的燃烧曲线。

写完,我看了一眼墙上的钟:七点五十二。

八点整,我去见刘政委。

他正在办公室踱步,眉头拧成疙瘩。

我把方案递上去,纸页边缘已被手汗浸软。

他看完,抬头盯着我:“你说的这些设备……早报废了,线路图都烧了,去哪改?”

“废料处理组库房。”我说,“还有十七台待拆的旧c60铣床。”

空气一下子静了。

刘政委眼神变了。

他知道那个地方——那是我当初被发配的起点,人人避之不及的“垃圾坑”。

而我,却在那里捡零件、修工具、造扳手,一步步爬出来。

如今,我又要把它的骨头拆出来,喂给锅炉?

“你确定能行?”他声音压得很低。

“不行,我们就全厂停工。”我说,“但我相信科学。”

他沉默了几秒,忽然点头:“给你六小时。需要什么,直接报我。”

中午十二点,废料库大门轰然拉开。

寒风吹得铁皮屋顶哗啦作响,里面堆满了锈死的机床、断裂的传动轴、蒙尘的齿轮箱。

阳光斜照进来,浮尘飞舞,像一座废弃的钢铁坟场。

我第一个跳下去,扳手在手,对着一台c60铣床的铸铁底座就是一砸。

“咔!”

火星四溅。

李小梅抱着饭盒跑来,看见我满手油污,袖口撕了条口子,愣了一下:“你咋总跟破铜烂铁过不去?”

我咧嘴一笑,抹了把汗:“它们比我命硬,死了还能烧出热。”

她没再说什么,默默把饭盒放旁边,转身走了。

不多时,赵工带着铸造班的人来了。

一个个拎着工具,不声不响地站在我身后。

“老赵?”我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