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六零:从废品站走出的军工大佬 > 第二十七章 借调令比红头文件还烫

清晨七点,天刚蒙了一层灰白,车间外的霜气还没散。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我踩着结冰的煤渣路往里走,呼出的气在棉帽边沿结了层薄霜。

刚推开工具间门,杨会计就从柱子后头闪了出来,一把拽住我袖子。

“林钧!”她声音压得极低,手心全是汗,“你那份任职表……还在马科长抽屉里锁着,快三周了!上个月的技术津贴,财务处卡死不发——没转正,不算正式编制。”

她塞给我一张对折的便条,指尖发颤。

我打开一看,是人事科退回的批注意见,红笔写得刺眼:“设计思想混乱,不具备独立承担项目能力。”

我盯着那行字,忽然笑了。

笑得肩膀都在抖。

这十个字,像把钝刀子,割在我骨头缝里。

只要我不转正,我就永远是个“临时工”,哪怕我在车床前熬通宵改工艺,哪怕我的方案让报废率从37%降到2.1%,哪怕老周师傅拄着拐杖当众念出三千二百小时的损失工时……在我的档案上,我还是那个“成分不好、需重点观察”的学徒工。

可我知道,那天会议室里的寂静,不是妥协,是崩塌前的沉默。

我攥紧那张纸,转身朝生产办走去。

风卷着铁屑打在脸上,生疼。

走到门口,却听见里面梁副厂长正在打电话,声音不大,但字字清晰:

“……对,就按‘战备急需’走特批流程。人先借过去,手续后补。什么?保密级别?我担责任。”

我的心猛地一沉,又骤然提起。

东风3?

这个名字我没听过,但“战备急需”四个字,重如千钧。

这种词不会随便出现在厂长嘴里,更不会从特批口子里放出来——那是命脉,是国家咬着牙也要推上去的东西。

我站在门外没进去。

转身回车间的路上,脑子里翻江倒海。

梁副厂长为什么要保我?

是因为那次会议上的数据?

还是他早就盯上了我的脑子?

又或者……他也知道,有些事,不能再靠苏联图纸撑下去了。

上午十点整,广播喇叭突然炸响。

“全体注意!现发布紧急通知:代号‘东风3’保密项目即日起启动,需抽调精锐技术力量组建联合攻关组。名单如下——”

一个个名字报出来,都是厂里响当当的人物:高级工程师王建国、八级钳工赵振山、材料室主任李凤霞……

然后,我听见了自己的名字。

“林钧,借调技术科,负责装夹系统优化。”

全场哗然。

有人打翻了搪瓷缸,水泼了一地;有人猛地抬头,眼镜滑到鼻尖都没察觉。

小陈直接从板凳上跳了起来,瞪着眼看我,嘴唇动了动,没发出声。

我坐在那儿,手搭在膝盖上,指尖却微微发麻。

借调?

不是提拔,不是任命,是“借”。

可偏偏这一“借”,把我从废料堆里拎到了火线前沿。

一个连正式编制都没有的人,竟能碰绝密项目?

这不只是破格,这是掀桌子。

马文彬几乎是撞开调度室门冲进去的,脸黑得像锅底:“梁厂长!一个临时工,连技术员职称都没评上,能接触东风3?出了泄密问题谁负责?!”

梁副厂长慢悠悠掐灭烟头,眼皮都没抬:“我能保证的是他的能力,不是你的面子。”

一句话,砸得满屋安静。

消息像野火燎原,中午食堂里都传遍了。

“这不是提干,是送进火线了。”老师傅蹲在墙角啃窝头,低声说,“东风3要是真上了,咱们厂就得从三类配套升成总装单位……多少人盯着呢。”

我听着,没吭声。

饭票都不够买半个馒头,但我吃得格外慢。

每一口都嚼得扎实。

因为我明白,这次不是谁施舍的机会,是拿命去换的入场券。

下午两点,我准时到技术科报到。

马文彬没露面,但安排得明明白白——我被塞在走廊尽头最偏的角落,桌椅歪斜,桌上只摆着一本空白记录本和半截铅笔,连个墨水瓶都没有。

新来的干事看了我两眼,欲言又止。

就在这时,苏晚晴抱着一摞资料走过。

她穿着藏蓝工装,头发挽成一个干净利落的髻,脚步轻,影子掠过地面时像一片雪落在铁板上。

她路过我桌前,目光淡淡扫过那半截铅笔,停顿一秒,随即放下一叠文件。

“东风3主轴箱体加工方案初稿。”她语气平静,“领导说让你‘参考’。”

我点头致谢,她没回应,转身走了。

可就在她衣角消失在门框的瞬间,我瞥见她袖口有一道油渍——那是昨晚加班留下的痕迹。

她根本不是顺路,她是专门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