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六零:从废品站走出的军工大佬 > 第十七章 滚轮一转,命就硬了

我攥着那张盖了红章的“准予试点”文件走出厂长办公室时,夜风正从厂区空地上卷起一阵灰土。看最快更新小说来M.BiQuge77.Net

远处二车间的轮廓在月光下像一头趴伏的铁兽,9号车床就在它肚子里,等着被唤醒。

苏晚晴已经走了,走廊尽头只剩一盏忽明忽暗的灯泡,在墙上投下长长的、晃动的影子。

我低头看了眼文件夹里的方案图——边缘还带着赵德贵踩过的褶皱,但我没再抚平它。

就让它留着吧,算是这场无声战争的第一个弹孔。

第二天一早,我就带着刘瘸子和小吴进了二车间。

9号车床果然如资料里写的那样:主轴间隙超标,手摇尾座松得像筛糠,仪表盘上的指针常年停在“无压”位置。

这台老家伙早该进废品库,可偏偏它底座够宽、行程够长,是目前唯一能容纳六缸曲轴整体滚压的设备。

“林工,真在这上头干?”小吴声音发颤,手里抱着个锈迹斑斑的压力表。

“就得在这上头干。”我拍了拍机床导轨,“越是破,越能看出活儿来。”

我们先拆了尾座,拿废钢管焊了个三角支撑架。

焊口不齐?

没关系,加垫片调平。

减震不行?

从报废的仪表车上扒下四个减震弹簧,倒装反顶,做成浮动缓冲机构。

刘瘸子叼着烟卷蹲旁边看,咧嘴一笑:“你这是给瘸腿驴安弹簧,还想让它跑出骏马的速度?”

“不是想。”我拧紧最后一颗螺栓,“是必须。”

最难的是滚轮。

原设计要用gcr15轴承钢,硬度hrc62以上。

可仓库领出来的一批材料太脆,试压一次就崩边。

我翻遍工具库,在角落发现一堆苏联撤走时遗留的坦克履带销——黑乎乎的,沾满泥浆,像一段段被遗忘的战争残骸。

“这玩意儿啃过冻土,还能给你滚出个金蛋来?”刘瘸子扛着撬棍站一边笑。

我没答话,取样送去化验室。

两小时后结果出来了:20crmnti渗碳合金钢,心部韧性好,表面可硬化至hrc60以上,正是理想材料!

“切!”我一声令下。

火花四溅中,履带销被切成圆环,再经淬火、回火、研磨,三道工序下来,六枚乌亮的滚轮出炉。

装机那一刻,整个小组屏住呼吸。

首日调试,问题来了。

滚压后的曲轴表面出现规律性波纹,一圈密一圈疏,像是被人用钝刀划过。

我蹲在机床旁整整三个小时,反复测算进给量、转速、油压,终于发现问题出在液压系统——活塞密封老化漏油,导致压力从初始10mpa衰减到不足7mpa。

“稳不住压,等于白干。”我抹了把脸上的机油。

忽然想起锅炉房那台废弃的手动增压泵——老式锻锤配套设备,早就淘汰了。

我亲自跑去拆回来,改装成一个简易稳压蓄能器,又从旧自行车内胎剪下几圈橡胶,切成o型圈塞进密封槽应急。

小吴偷偷摸摸递给我一张纸:“林工……苏技术员画的。”

我展开一看,心猛地一沉。

那是张手绘的压力行程曲线图,线条精准得不像出自人手,标注着几个关键区间,最醒目的地方写着五个小字:“临界塑性变形区”。

底下还有一行极轻的铅笔字:8.5mpa,12mm/s,勿试高压。

我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久到手指都捏出了汗印。

她没露面,却比谁都清楚我会卡在哪。

当晚十一点,参数终于调定。

压力表指针稳稳停在8.5,滚压头缓缓推进,金属摩擦声低沉而均匀,像大地深处传来的脉搏。

第三天午夜,首批十根曲轴改造完毕。

韩建国不知何时出现在车间门口,手里拎着半瓶白酒,眼神复杂地看着我:“要我说,先藏两根好的,万一抽检翻车……咱们可全搭进去了。”

我正在清点成品,闻言抬头:“我们干的是军工,不是赌命。”

他愣住,酒瓶悬在半空。

五根试件准时送检。两根做金相分析,三根上疲劳试验机。

等待的时间最熬人。

凌晨四点,理化室开门。

技术员揉着眼睛走出来,声音带着不敢信的抖:“平均循环次数12万次……超军标40%。”

我闭上眼,深深吸了口气。

耳边仿佛响起战车驰骋山地的轰鸣,炮火穿云,履带碾雪——那些本该因曲轴断裂而停在半路的战士,现在能继续向前了。

消息像野火燎原。

运输队老李一大早就冲进来,拍着大腿嚷:“难怪我家那辆212跑川藏线没再断过轴!原来是你小子动的手脚!”

可我还来不及喘口气。

清晨七点整,厂办通知下达:全面推广曲轴滚压强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