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六零:从废品站走出的军工大佬 > 第一百五十章 没人点名,但都来了

电话筒贴在耳边,总机接线员的声音被雷声撕成碎片:“林工!终南山保密专线说,深海模拟装置的传感器阵列信号漂移,连续校准三次都不稳定!”我喉结动了动,雨水顺着后颈灌进领口,凉得人发颤——那套装置是海军新潜艇的核心测试设备,国外专家要下周才到,现在出问题……

“知道了。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我放下电话,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野路子情报汇编》的封皮。

油墨未干的湖北厂记录还带着潮气,突然想起老罗前晚蹲在煤堆旁说的话:“咱们这些人,就像机器里的暗桩,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到了紧要关头,就得能顶大梁。”

窗外的雨幕中亮起一道手电光。

我扒着窗户往下看,老罗的蓝布工装在雨里糊成一团,胶鞋踩过水洼溅起老高。

他仰头冲我挥了挥手,帽檐滴下的水在脸上冲出两道沟:“小川和老朱已经在车间等着了,苏科长正带着俄文手册往这儿赶!”

锅炉房的铁皮门“哐当”一声被撞开时,林小川的自行车还斜倚在墙根,后胎上沾着半块泥。

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工装口袋里的机械手册鼓鼓囊囊:“师父,我在路上想过了,传感器这个毛病,要么是电磁干扰,要么是接地没接好!”话音未落,朱卫东扛着工具包挤进来,帆布包角还挂着半片没蹭掉的机油:“我把电机班的万用表借来了,还有半卷铜芯线——肯定够用。”

苏晚晴最后到。

她的麻花辫全散了,发梢滴着水落在怀里的厚本子上,封皮印着“苏联《电子设备抗干扰技术》”。

她把本子往桌上一摊:“原设计图在这儿。我记得第三章提过混合接地的隐患……”

我摸出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串问号:“电源波动?屏蔽失效?元件老化?”转头看向四个人,“每人写一个最可能的第一原因。”粉笔灰簌簌落在林小川的制图手册上,他咬着嘴唇在掌心写,老罗用烟锅子戳着煤堆画,朱卫东直接在工具包上蹭了个字。

“全是‘接地’?”我盯着五个人掌心、煤堆、工具包上的“接地”二字,后颈的汗毛突然竖了起来——这不是巧合,是半年来我们蹲在车间、钻在机床底下磨出来的直觉。

林小川突然一拍大腿:“师父!上个月运输舱测试时,传感器波形也这么跳!当时是车身共振引起的谐波耦合,后来我们拿废钢板垫了减震——”他掏出一张皱巴巴的草图,“您看,和现在的故障曲线像不像?”

我抢过草图,雨水顺着指尖滴在纸上,把波形图晕染得像一片云。

“老罗,拆收音机调频头!”我扯开嗓子喊,“小川,去找汽车蓄电池!老朱,把铜芯线剥了——咱们做个便携式电磁环境检测仪!”

暴雨砸在卡车顶棚上,像有人拿锤子狠命敲打。

林小川缩在驾驶座旁搓着手:“师父,这临时通行证能进终南山吗?”他怀里的检测仪用铁皮饼干盒装着,调频头的线圈歪歪扭扭缠在盒盖上。

我摸了摸口袋里的工作证,钢印还带着体温:“能——咱们是来‘检修电路’的。”

控制间的门打开时,墙上的挂钟刚指到六点。

穿白大褂的值班员揉着眼睛要拦,朱卫东把工具包往地上一墩:“电路检修!”包带崩开,万用表、剥线钳、绝缘胶布“哗啦”撒了一地。

值班员看了眼我们滴着水的工装,挥了挥手:“赶紧的,专家团八点到。”

老罗没掏万用表,直接伸手摸机柜外壳。

他的手背在车间被焊花烫得全是茧子,这时候倒成了最灵的传感器:“震感不对,有谐波。”朱卫东趴在地上拆地板线槽,螺丝刀刮过锈蚀的接地点,“当”的一声迸出火星:“这儿!这儿!全都锈成渣了!”苏晚晴把俄文手册摊在控制台,手指戳着图纸:“原设计是星形接地和环形接地混用,难怪干扰叠加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