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六零:从废品站走出的军工大佬 > 第一百三十八章 没有奖状的状元

铁线莲的新芽在窗台上蹭着玻璃,我正翻着机床维护日志,车间广播突然响了:"全体技术岗人员注意,今下午三点到大礼堂领"df精英赛"通知。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笔杆子"啪"地砸在本子上,墨点晕开个小蘑菇——终南山的绝密调试要选人,这比赛来得比预料中急。

大礼堂的门一推开,氨气味混着人声涌出来。

青年组的小孙攥着通知直挠头:"笔试占七成?

全是理论公式?

咱天天跟扳手打交道,谁背得出材料应力系数表?"他旁边坐着的学徒工小张更惨,鼻尖沾着机油,正拿圆珠笔在通知背面画机械图打草稿,纸角被戳得全是洞。

林小川挤过来时,蓝布工装兜里鼓鼓囊囊——掏出来是个皱巴巴的笔记本,封皮写着"参赛人员统计"。"我问了二十三个报名的,能完整答完笔试的......"他喉结动了动,指甲掐进本子里,"就四个半。"最后那个"半"字轻得像叹息,我顺着他目光看过去,墙角蹲着个戴眼镜的小年轻,是上个月刚分来的大学生,正捧着本《机械原理》啃,嘴唇都咬出印子了。

比赛那天飘着细雪。

大礼堂舞台中央摆着实操设备,液压平台蒙着防尘布,像头沉睡的铁兽。

我站在评委席后排,听见身边几个外聘专家扯着嗓子说话:"现在的工人就知道闷头干活,理论基础太差。"其中戴金丝眼镜的老教授敲了敲桌上的考卷,"等会儿看笔试成绩就知道,到底谁有真本事。"

实操环节轮到林小川时,下面突然静了。

他从工具包里掏出个破木箱,掀开盖—竟是用废旧仪表改装的零件,电线缠得像团乱麻。"我做了个动态应力模拟器。"他抹了把额角的汗,螺丝刀在金属片上跳着舞,"传统压力测试得拆三次设备,现在......"扳手"咔"地拧紧最后颗螺丝,"二十分钟够不够?"

计时员刚喊"开始",他手里的表笔就贴上了测试点。

指针摆动的速度比我心跳还快,台下传来抽气声——那是朱卫东,他扒着前排椅子,眼睛瞪得溜圆,工装领口都扯开了。

二十分钟后,林小川直起腰时,后颈全是汗,可液压平台的压力分布图已经整整齐齐铺在桌上。

老教授推了推眼镜:"这......这方法倒是取巧。"

最终排名贴出来那天,大礼堂的暖气突然烧坏了。

我盯着公告栏上的"第六名",林小川的名字在"第一名"李学明(应届毕业生,笔试满分)下面压成个凹痕。

朱卫东的拳头"咚"地砸在墙上,脸红得像炉子里的炭:"选会背书的状元?

老子当年修苏联老机床时,书里可没写飞轮卡壳怎么拆!"他转身时带翻了长条凳,"哐当"声惊得后排的学徒工小红抹起了眼泪。

夜里十点,技术科的灯还亮着。

苏晚晴推门进来时,怀里抱着半人高的评分表,发梢沾着雪粒子。"你看。"她把表拍在桌上,手指戳着林小川的实操评分栏,"95分被改成78,老罗的伺服阀校准直接写"不规范操作,零分"。"她摸出个卡带机,按下播放键——画面里老罗闭着眼,手指在针阀上轻轻一旋,油滴成线却没溅出半滴。"这叫不规范?"她的声音在发抖,"他闭着眼都比那些书呆子拧得准!"

我盯着屏幕里老罗的手,那双手指节变形,指甲缝里永远嵌着黑油,可此刻在镜头下却稳得像精密仪器。

1963年冬夜,就是这双手举着煤油灯,照我焊废铁车床;1970年大旱,也是这双手挖了半宿排水沟,保住车间里的电机。"明早我去总局。"我抽过张稿纸,笔尖在"建议"两个字上顿了顿,"得给这些手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