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八零有喜:糙汉的锦鲤小媳妇 > 第五十四章 同心共济

秋日的晨光透过薄雾,洒在院角那几株晚开的菊花上,露珠晶莹。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苏晚将印着“苏陆记”标记的棉袄仔细叠好,放入包袱中。今日她要去公社给丽华师傅送货,顺便再去仔细看看供销社门口那些仿冒品的情况。

陆衍从灶房出来,手里拿着两个还冒着热气的菜窝窝,递了一个给苏晚:“路上吃。”

苏晚接过,触手温热,窝窝里还夹了些切碎的咸菜,是她喜欢的口味。她抬头看向陆衍,他眼底有些许血丝,想必又是早起忙活了许久。

“你今天要去坡地给果树培土?”苏晚一边系包袱一边问。

“嗯,入冬前得弄好。”陆衍拿起靠在墙角的铁锹,“路上小心。”

简单的话语,已是他们之间最平常的叮嘱与回应。苏晚点点头,背上包袱出了门。

晨风带着深秋的凉意,吹在脸上有些刺人。苏晚加快脚步,赶到公社时,太阳已升高了些。她先去了丽华裁缝铺。

丽华师傅仔细检查了送来的五件棉袄,对领口内侧那个清晰的“苏陆记”标记端详良久,点了点头:“自从有了这个标记,真是越细看越好看呀。客人认准了这个,就不怕别人以次充好了。”他爽快地结了账,又拿出新的料子和图纸,“百货公司王经理家的闺女要出嫁,定了两身旗袍,点名要你来做。料子是好料子,工期也宽裕,你看能不能接?”

苏晚看着那光滑柔软的玫红色锦缎和更复杂的刺绣花样,心里既跃跃欲试又有些压力。她知道这是丽华师傅对她的信任,也是“苏陆记”打出名声的好机会。

“我接,丽华师傅。”苏晚目光坚定,“一定尽力做好。”

从裁缝铺出来,苏晚绕道去了供销社门口。那个卖仿冒棉袄的摊位果然还在,依旧是那个陌生男人看守着。摊前围着的人比上次更多了,八块钱的低价对不少节俭的庄稼人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

苏晚站在人群外围,听见有人议论:

“这棉袄样子是不错,就是针脚粗了点。”

“便宜啊!正经做一件少说十几块呢!”

“听说这是仿人家‘苏陆记’的,人家那才叫精细……”

“啥精细不精细,能穿就行呗!”

正听着,身后忽然传来一个略显尖锐的声音:“哟,这不是苏晚妹子吗?也来看这便宜棉袄?”

苏晚回头,见孙小曼拎着个网兜站在身后,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网兜里装着几样点心,看起来是刚采购完。

“随便看看。”苏晚语气平淡,不欲与她多言。

孙小曼却凑近一步,压低声音,语气带着几分幸灾乐祸:“要我说啊,这做生意就是这样,你能做,别人也能做。你这衣服卖那么贵,也怪不得别人抢生意,对吧?”她说着,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苏晚背着的、明显装着布料的包袱。

苏晚看着孙小曼那张写满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脸,忽然觉得有些可笑。她微微一笑,语气不卑不亢:“孙同志说得对,做生意各凭本事。我的衣服卖的是手艺和料子,值这个价,自然有识货的人买。至于别的,”她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个摊位,“便宜自然有便宜的道理,就看各人图什么了。”

说完,她不再理会孙小曼瞬间难看的脸色,转身朝集市另一头走去——她记得那边有个老伯经常卖些自家种的土产,想去买点新收的花生。

孙小曼看着苏晚挺直脊背离开的背影,气得跺了跺脚,低声啐了一口:“装什么清高!”

苏晚买了花生,又去杂货店补充了些针线,便准备回家。刚走出集市口,却见李卫东推着自行车站在路边,似乎是在等人。见到苏晚,他立刻笑着迎了上来。

“晚晚,真巧,正想去找你呢。”

苏晚停下脚步,心里有些无奈:“卫东哥,有事?”

李卫东推了推眼镜,从口袋里掏出两张票券:“下周末县文化馆有文艺汇演,各公社都有人去。我这多弄了两张票,你和陆衍……一起去看看?也见见世面。”他顿了顿,补充道,“林杏同志也去。”

苏晚看着那两张印着红字的票券,没有接:“谢谢卫东哥,不过下周末丽华师傅那边有急活儿要赶,怕是没空。”

李卫东举着票的手僵在半空,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晚晚,哥是为你好。多出去走走,认识些人,对你没坏处。你总不能一辈子窝在村里,跟……”他话没说完,但意思不言而喻。

苏晚的脸色也淡了下来:“卫东哥,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靠手艺吃饭,心里踏实。陆衍他靠得住,我们日子过得挺好,不劳你费心。”

这话说得直接,李卫东脸上有些挂不住,语气也硬了些:“晚晚,你怎么这么不识好歹?我是你哥,还能害你不成?那陆衍有什么好?一个退伍兵,除了有点力气,还能给你什么?你跟着他,难道就想一辈子种地、做衣服?”

“种地、做衣服怎么了?”苏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不偷不抢,干干净净!陆衍是没什么大本事,但他实在、肯干、对我好!这就够了!”她看着李卫东,目光清亮,“卫东哥,你的前程你自己奔,我的日子我自己过。以后我的事,就不麻烦你操心了。”

说完,她绕过李卫东,径直朝回家的路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

李卫东站在原地,看着苏晚决绝的背影,手里那两张票券被捏得变了形,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苏晚走在回村的土路上,秋风卷起路边的落叶,打着旋儿飘远。她心里并不平静。李卫东的话像一根刺,虽然她毫不犹豫地怼了回去,但那根刺还是扎进了心里。不是因为动摇,而是因为那份源自“亲人”的不理解和轻视,让人格外难受。

快到家时,远远看见院门口站着一个人,是母亲李桂芹。苏晚心里咯噔一下,加快脚步。

“妈,你怎么来了?是不是爹……”

“不是不是,你爹好着呢。”李桂芹连忙摆手,脸上带着笑,手里提着一个盖着蓝布的小篮子,“我给你和衍子送点刚蒸的枣糕,还热乎着。”

苏晚松了口气,接过篮子,掀开布,一股红枣的甜香扑面而来。

母女俩进了屋,李桂芹打量着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堂屋和工作间,叹了口气:“晚晚,早上的事……你卫东哥刚去找过我了。”

苏晚倒水的动作顿了一下,没说话。

李卫东动作倒是快。

李桂芹在凳子上坐下,语气带着几分小心翼翼:“晚晚,你卫东哥他……说话是直了点,可能不太中听,但他也是为你好,想着你是他妹子,盼着你能有更好的出路……”

“妈,”苏晚将水碗放在母亲面前,打断她的话,语气平静却坚定,“什么是更好的出路?去公社当个临时工?还是靠着认识什么领导,谋个轻松差事?我觉得,靠自己的本事,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是最好的出路。陆衍他对我好不好,能不能让我过上好日子,您这些日子,难道看不出来吗?”

李桂芹被问得一怔,看着女儿清澈而坚定的眼神,一时语塞。她想起这段日子,女儿女婿虽然忙碌,但小院里总是充满生气;想起陆衍默不作声地把家里最累的活儿都包了,对女儿体贴入微;想起他们夫妻俩并肩劳作、有商有量的样子……这些实实在在的情景,比任何空口白话都有力。

她沉默了半晌,最终长长叹了口气,拍了拍苏晚的手:“妈知道了……是妈老糊涂了,总想着那些虚头巴脑的。你和衍子都是踏实孩子,能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她站起身,“枣糕趁热吃,我回去了,你爹还等着我做饭呢。”

送走母亲,苏晚看着那篮还冒着热气的枣糕,心里五味杂陈。母亲的转变让她欣慰,但李卫东的步步紧逼,却像悬在头顶的一把剑,不知何时会落下。

傍晚,陆衍从坡地回来,满身尘土,额上带着汗。苏晚打了水给他清洗,又将温在锅里的枣糕和稀饭端出来。

陆衍沉默地吃着饭,偶尔抬眼看看苏晚。她虽强打着精神,但眉宇间那丝挥之不去的疲惫和忧虑,没能逃过他的眼睛。

“今天,”他放下碗筷,开口,“遇到事了?”

苏晚愣了一下,没想到他如此敏锐。她本不想拿这些烦心事扰他,但看着他沉静的目光,还是将今天遇到孙小曼、李卫东,以及母亲来的事,简单说了。

陆衍安静地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放在桌下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当听到李卫东那些贬低他的话时,他眼底深处掠过一丝冷意,但很快又恢复平静。

“不必理会。”他听完,只说了四个字。

苏晚点点头:“我知道。就是觉得……有点烦。”

陆衍看着她,忽然站起身,走到院角,从柴火堆底下拿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长条物件。他走回来,将油布打开,里面赫然是那把他精心保养的猎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