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八零有喜:糙汉的锦鲤小媳妇 > 第三十九章 仿冒之困与星光为证

大棚破坏事件的阴霾,在苏晚和陆衍以及互助小组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并未持续太久。看最快更新小说来M.BiQuge77.Net修复工作进展迅速,新的棚架更加牢固,被划破的薄膜也换了新的。苏晚去公社供销社找张主任“闲聊”时,看似无意地提了提夜间有流浪狗搞破坏的烦恼,张主任心领神会,加强了对供销社周边及通往苏晚他们村方向的夜间巡逻。这一举措,虽未明言,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震慑,之后一段时间,再未发生类似的恶意事件。

生活仿佛再次回到了忙碌而充实的轨道。坡地上的桃树、梨树苗如期运到,在春日的暖阳下被精心栽种下去,浇足了定根水,一行行排列整齐,孕育着未来的花果飘香。新扩建的大棚主体结构也基本完成,只待内部整地后便可投入生产。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新的挑战,以一种更商业、更隐蔽的方式悄然浮现。

最先发现问题的是经常往返于公社和县城的王婶。这天她从县城卖鸡蛋回来,气冲冲地找到苏晚,手里还拿着几根用草绳捆着的、蔫头耷脑的黄瓜。

“晚丫头,你快看看!气死我了!”王婶把黄瓜往苏晚面前一递,“我在县城集市上看到的!有人也摆摊卖‘反季大棚黄瓜’,打着咱们这边的名头,价钱比咱们便宜一点儿!可你看看这品相!又短又弯,瓜刺都磨没了,一点也不新鲜!这不是砸咱们招牌吗?”

苏晚接过黄瓜一看,心顿时沉了下去。这几根黄瓜确实品质低劣,与她们精心种植、直溜鲜亮、顶花带刺的黄瓜天差地别。但关键是,小贩打着她们产地的旗号!这会让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以为她们的产品质量下降,或者以次充好,长久下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口碑就要被这些仿冒劣质品拖垮!

“王婶,你别急,慢慢说,那小贩长什么样?是咱们本地人吗?”苏晚稳住心神,仔细询问。

“生面孔!听着口音像是邻县那边的!”王婶肯定地说,“我还特意问了,他说他就是咱们公社这边大棚种的,我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跟他理论,他还蛮横得很!”

仿冒品、低价、劣质、外地口音……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苏晚立刻意识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有组织的、试图利用她们品牌效应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背后的指使者,很可能与之前使绊子的是同一拨人,或者看到了其中的利益,想分一杯羹,甚至搞垮她们。

这比直接的破坏更阴险,伤害的是她们赖以生存的市场信誉。

晚上,苏晚把这件事告诉了陆衍,并将那几根劣质黄瓜拿给他看。陆衍拿起黄瓜,掂了掂,又仔细看了看,眉头紧锁。

“品质差太多。”他沉声道,“长期下去,会影响我们所有产品的价格和信誉。”

“嗯,”苏晚点头,“得想办法应对。光靠我们自己去集市上澄清,效果有限,也抓不到背后的人。”

两人陷入了沉思。这次的对手,不再使用暴力或行政手段,而是玩起了商业伎俩,更加难以对付。

第二天,苏晚没有贸然行动,而是让互助小组里经常去县城的人多留意,收集信息。反馈回来的情况更不乐观:不止黄瓜,开始有打着类似旗号的、品质平平的西红柿、小白菜等出现在县城集市,虽然量还不大,但已经开始对她们的价格产生轻微冲击,甚至有老顾客委婉地问起是不是换品种了。

压力之下,苏晚没有慌乱。她深知,在这种时候,保证自身品质是根本,但也要主动出击,保护自己的品牌。她想到了一个办法。

她找来一块质地细密的木牌,亲自用毛笔蘸墨,工工整整地写上几行字:“苏陆家精品蔬果,产地:秀水公社清河村。品质保证,欢迎品鉴。” 然后,她在木牌右下角,画了一个简单的、由瓜藤和绿叶组成的图案,作为他们独有的标识。

“以后,我们送去供销社的菜筐上,都挂上这个牌子。”苏晚对陆衍和互助小组的成员解释,“咱们自己的东西,自己得先亮明身份。供销社那边,我会跟张主任沟通好,请他帮忙在销售时也跟顾客说明一下,认准我们的牌子。至于县城集市,”她顿了顿,“我们暂时顾不上,但只要我们供销社这边的口碑稳住了,根基就不会动摇。那些劣质品,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这是一个朴素的品牌保护意识。在当时的农村,这种想法可谓超前。陆衍看着那块木牌和那个简单的图案,眼中流露出赞赏。他找来工具,将木牌打磨光滑,边缘修整圆润,又刷上一层清漆,使其更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