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八零有喜:糙汉的锦鲤小媳妇 > 第三十四章 技术攻坚与心墙消融

寒潮的余威在接连几个晴日下渐渐消散,但冬日的寒意已然扎下根来。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苏晚和陆衍轮流守夜、精心照料下,大棚里那些经历过冻伤的蔬菜终于挺过了最危险的时期,虽然长势比预期缓慢了些,但总算保住了大部分收成,绿意重新在棚内焕发生机。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让互助小组的凝聚力空前增强,也让苏晚和陆衍更加明确了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必须进一步完善大棚的保温设施。

陆衍垒砌的那个土炉子和暖风道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但也暴露了问题:铁皮管道散热太快,热量损失大;需要有人不停添柴照看,耗费人力;而且煤块和干柴的消耗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苏晚看着陆衍因为连日守夜和添煤弄脏的双手和眼底的疲惫,心疼不已。她想起那本《农村实用种植技术》里似乎提到过一种更省燃料的“半地下式”或“改良式”保温方法,但描述得很简略。她把自己的想法跟陆衍商量:“我们不能总这样耗着人守着炉子。得想个更省力、更持久的办法。书上说有的地方用酿热物,就是靠秸秆、牲口粪这些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温,咱们能不能试试?”

陆衍对技术相关的事情总是格外上心。他仔细听了苏晚的想法,又去大棚内外反复勘察。“酿热物是个思路,”他沉吟道,“但发酵产热不稳定,温度不好控制。或许可以结合一下。”

他有了新的构想:在大棚内部,沿着棚壁挖一条浅沟,填入混合好的秸秆、骡马粪等酿热物,上面覆盖厚土,利用其缓慢发酵释放的底温;同时,改良现有的暖风道,将铁皮管道用稻草绳紧密缠绕后再糊上一层厚厚的泥巴,做成“草泥保温层”,减少热量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这样,酿热物提供基础温度,改良暖风道在极端寒冷时辅助升温,既能省下不少燃料,也能将人从不停添火的劳作中解放出来。

说干就干。

这无疑是个不小的工程,尤其挖沟填埋酿热物需要大量体力。

互助小组的成员们听说后,再次主动伸出援手。王婶家负责提供铡短的麦草,张嫂家拉来了积攒的兔粪,其他几户有力气的汉子则轮流来帮忙挖沟、搬运材料。

场面热火朝天。陆衍是总指挥和技术核心,他规划沟渠的深度走向,指导大家如何分层铺设秸秆和粪便,如何控制湿度以利于发酵。苏晚则带着女人们准备大量的稻草绳和泥浆,负责管道保温层的包裹涂抹工作。

工作中,苏晚注意到陆衍虽然依旧话不多,但会和前来帮忙的乡亲们进行必要的交流,语气虽然平淡,却清晰有效。大家也都乐意听他的指挥,甚至有几个年轻小伙,看他动作利落、方法巧妙,眼中流露出明显的崇拜,一口一个“衍哥”叫得亲热。苏晚在一旁看着,心里既为他高兴,又有点与有荣焉的骄傲。

这天,在包裹最后一段管道时,苏晚蹲在地上,用力将糊满泥巴的稻草绳往管道上缠绕,试图捆扎得更紧实些。但泥巴湿滑,稻草绳也不听使唤,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反而弄得满手都是冰冷的泥浆。

一只大手从旁边伸过来,接过了她手里乱糟糟的绳头。是陆衍。他没说话,只是示意苏晚扶住管道,然后他利落地将稻草绳在管道上绕了几圈,双手用力一勒,打了个结实的水手结,便将管道捆得牢牢的。他的动作干脆熟练,手指因为长时间接触冰冷的泥水而冻得通红,却稳定有力。

“手冷吗?”苏晚忍不住握住他的一只手,想用自己的体温帮他暖一暖。他的手掌冰冷,掌心还有新磨出的茧子。

陆衍的手僵了一下,却没有抽回,任由她握着。他低头看着苏晚那双同样沾着泥点却温暖柔软的小手,目光落在她因为劳作而泛着健康红晕的脸上,眼底深处有什么东西微微动了一下。周围是乡亲们忙碌的喧闹声,但他们之间却仿佛有一个安静的气场。

“不冷。”他低声说,声音比平时更沙哑一些。他反手轻轻回握了一下她的手,然后才松开,继续去忙下一段管道。那个短暂的握手,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但指尖残留的温度和触感,却清晰地印在了两人心里。

经过几天的奋战,新的保温系统终于完工了。浅沟里的酿热物开始缓慢发酵,手摸上去能感觉到微微的温热。包裹着厚厚草泥的暖风道像一条沉睡的巨蟒,安静地趴在大棚里,等待着严寒的考验。

第一个启用新系统的夜晚,苏晚和陆衍依旧留在大棚里观察。炉子里只添了少量的煤,保持着微火。令人惊喜的是,改良后的暖风道效果显著,热量流失大大减少,棚内温度维持得比之前单纯烧大火时还要稳定均匀,而且无需频繁添火。酿热物提供的底温更是让靠近地面的蔬菜根部感受到了持续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