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李长安、朱海生、刘红梅等厂领导们的支持,试点工作很快就展开了。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周卫国先是将技术科所有人以及第一车间第三小组的十多个工人全部集合了起来,向他们宣布了厂里进行试点改革的决定。
他很清楚,革新想要成功,必须先要统一所有参与者的思想。
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宣布完厂里的决定之后,周卫国便按照方案开始分工。
他先是将总装一车间的第三小组单独划分出来,并将他们的工作区域从第一车间的中段调整到了靠近车间大门的位置,并在此区域推行他提出的“区域化装配”,革新生产流程。
在车间主任王磊的协助下,周卫国很快就在第三小组的工作平台附近划出一部分区域,建立了动力总成区、传动系统区、行走系统区,每个区域旁都设了临时零件架。
按照周卫国的要求,工人们要提前一天把零件配送到架上,以方便生产小组生产使用。
以前组装的时候,工人们需要来回去各个仓库取零部件,现在转身就能拿到,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与此同时,技术革新方案也在同步推进。
周卫国先是带着技术科的骨干们投入“轮胎安装助力器”的研发,说是研发,实际是周卫国画出设计图,然后让薛富贵和许青山两人带人去做出来。
有他这个设计大师在,仅仅用了半天时间不到,薛富贵和许青山就用厂里的废旧钢材搞出两台轮胎安装助力器。
这玩意儿听起来似乎挺高大上的,但实际上就是一个简单的杠杆式支架。
它的作用就是工人能在一个人的情况下,轻松将轮胎抬到合适高度,然后再用螺旋机构推进对准螺丝孔。
试装时,周卫国亲自操作着助力器,只用了 3分钟就装好了一个轮胎,比之前快了近 15分钟。
有了这个助力器,以前装一个轮胎得三个人,现在一个人就能搞定!
更为重要的是,安全性增加了。
拖拉机的后轮又大又重,之前三四个人安装,随便一个人的发力没有配合好,就会导致轮胎掉落,然后砸伤人。
现在有了这个助力器,便不在需要几人配合,更不需要工人们之间的默契了,就算是安装不成功,也不会掉下来,非常的安全。
由于只是搞试点,所以就需要记录数据,好与之前的生产流程作对比。
所以,在第三小组开始按照新的生产流程投入生产之后,周卫国专门从技术科抽调了陈志国、赵红兵以及杨二亮三人,按照他教的现代统计方法,详细记录着每台拖拉机的装配数据。
随着周卫国一条条命令的下达,整个技术科以及第一车间第三小组就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了起来...
.............
机械厂.第一车间!
夏日的阳光透过车间高大的玻璃窗,在水泥地上拉出长长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铁锈、机油和汗水混合的独特气味。
第一装配车间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吱吱呀呀的滑轮声和工人们偶尔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谱写着最寻常的生产交响曲。
周卫国蹲在一台正在组装的机床旁,眉头紧锁。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老师傅张大山,此时他正用那双布满老茧和油污的手,费力地拧着一个深陷在机体内部的螺母。
由于位置太过于刁钻,所以动作幅度不能太大。
这就导致张师傅每拧动一小下,就必须把扳手抽出来,换一个角度,再重新卡进去,如此反复。
一个小小的螺母,足足耗费了半分多钟还没有拧好。
看着张师傅额头沁出来的汗滴,周卫国忍不住问道:“老师傅,你们平时都这么费力吗?”
“其实也还好,就是这犄角旮旯的地方,这老伙计是真不顶用,多费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