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国重工1975 > 第九十三章:扯虎皮,拉大旗!

阴山县城.兴隆大街!

县乌兰牧骑驻地是一座老式青砖小楼,墙面上还残留着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的红色标语。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二楼团长办公室里,烟雾缭绕,几个男女领导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什么。

只是每个人都是眉头紧锁,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团长魏文锋手里捏着一份报名名单,沉声说道:“都半个月了,报名的两百多人里,连个能挑大梁的都没有!”

“再过一个月就是全省乌兰牧骑巡演报名截止日,咱们要是拿不出像样的节目,无缘这次巡演的话,明年的财政拨款怕是要打水漂了!”

副团长张兰芝叹了口气,手指划过名单说道:“哎,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69 年队伍解散那阵,老队员要么下放劳动,要么被迫改行,还有几个老艺术家没熬过来…”

说到这里,张兰芝停了下来,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悲伤且无奈的神情。

阴山县乌兰牧骑成立于 1961 年,曾是县里的骄傲,承担着民族歌舞创作、艺术传承和文化惠民的重任,也曾风光无限,巅峰时期拥有各类演员80多人。

可1966 年运动开始后,全国不少乌兰牧骑遭解散或改名,阴山县乌兰牧骑也没能幸免,于1969 年十月解散。

队伍解散之后,队员们各奔东西,有的去了工厂,有的被下放到农村牧场,甚至有老队员因 “成分问题” 遭批斗,丢了工作。

直到 1971 年省政府发文要求恢复乌兰牧骑建设,紧接着1972年2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乌兰牧骑在前进》的通讯,赞扬乌兰牧骑坚持文艺为工农牧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事情到这里才算是有了转机。

随后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大量解散的乌兰牧骑恢复编制,阴山县乌兰牧骑也在这股东风的助力下,于74年年底恢复建制。

只是由于大量的队员长期离队,一些老队员更是已经去世了,而招进来的年轻人要么没基础,要么吃不了苦,现在连个像样的歌手都没有,整个县乌兰牧骑就是一个空壳子。

略作沉默,另一位副团长斯庆开口说道:“过去的事情不提也罢,现在当务之急还是培养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台柱子,搞几个好节目,要是这次赶不上这次全省巡演,咱们乌兰牧骑在县里就更没地位了。”

“话说的轻巧,咱们现在连常用的乐器都凑不齐,队员也都是些歪瓜裂枣,拿啥参加全省巡演?”张兰芝皱眉道。

团长魏文锋轻咳一声说道:“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总之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我的想法是,先从这次报名的200多人中挑一部分有潜力且形象好的回来培养,然后我们几个再深入公社牧区,看看那些下乡的知知青们里面有没有合适的人才...”

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噔噔噔”的敲门声,打断了魏文锋的话。

“进来!”

推门进来的正是周卫国,此时的他身上还穿着机械厂的蓝色工装,身上挎着一个军绿色的帆布包。

“同志,你找谁?”魏文锋开口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急躁。

周卫国也没想到屋里竟然有这么多人,先是一愣,随即笑着开口道:“我是县机械厂技术科的周卫国,有事儿找县乌兰牧骑魏团长,不知是哪位?”

“我是魏文锋,周同志找我是有什么事儿吗?”

“是这样的,我今天过来是想替我未婚妻问问贵单位招聘演员的事儿。”周卫国道。

“你未婚妻想来竞聘我们单位?她会什么才艺吗?”魏文锋道。

“我未婚妻叫沈南意,是大城市来的知青,之前学过钢琴,不过...”

“不过什么?”

“我未婚妻的水平毋庸置疑,只不过她的家庭成分不是很好...”

周卫国还没介绍完,办公室里的气氛就冷了下来。

魏文锋皱着眉头说道:“周同志,你未婚妻的情况不太适合我们单位,一来是咱们县乌兰牧骑没有钢琴,你未婚妻的才艺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

“再就是她家庭成分是硬伤,怕是连政审那关也过不了,你还是不要白忙活了。”

魏团长的回答也在周卫国的预料之中,这年头找工作,家庭成分是绕不开的坎。

好在他早有准备,往前半步,语气诚恳的说道:“魏团长,钢琴只是我未婚妻的一项才艺而已,她不但琴弹得好,唱歌也很有潜力,您给个机会让她试试就知道。”

“至于政审嘛,简主任也知道她的情况,是他建议我带她来报名的。”

“哪个简主任?” 魏文锋下意识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