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要说那些原本就讲究体面的客人了。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那些原本习惯在辰时初刻(7:00)踱步而来,准备在馐珍阁雅座上消磨半个上午的老主顾们。
今日刚踏进那熟悉的门槛,便被眼前的景象弄得一怔。
馐珍阁的朱漆大门刚敞开半个时辰,往常这时该是茶香袅袅、丝竹轻吟的光景。
穿堂的紫檀木八仙桌上摆着冰裂纹瓷盏。
雨前龙井的清香裹着桂花糕的甜香漫过雕梁画栋。
熟客们慢悠悠品茗谈天,伙计们轻手轻脚添水换碟,连走路都怕惊了这满室的雅致。
可今日刚踏进门的老主顾们,脚还没沾稳门口的青石板,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顿住了脚步。
原本供人歇脚的回廊被挤得水泄不通。
排队的人从后堂灶房一直蜿蜒到门口。
有提着竹篮的街坊妇人,扛着工具的匠人,还有穿短打衫的学徒,一个个伸长脖子盯着灶房方向,鼻尖凑得老近。
空气中再也不是熟悉的茶香糕甜,取而代之的是浓郁的豆油香混着甜面酱的醇厚,时不时飘来葱花和芝麻的焦香。
这分明就是街边煎饼摊才有的味道,粗粝又直白,狠狠撞在老主顾们早已习惯了清雅的嗅觉上。
更扎眼的是门口那方新立的水牌,原本刻着“碧螺春一两八钱”“蟹粉小笼五钱一笼”的梨花木牌。
如今被粗劣的白木板替代,用墨汁歪歪扭扭写着。
“煎饼果子三文一个!”
“杂烩羹两文一碗!”。
甚至连墨迹还带着未干的晕痕。
打头进来的是张老爷子,从穿着来看就知道是个极其讲究的人。
他穿一件月白杭绸衫,领口绣着暗纹兰草,手里攥着柄象牙折扇,指节上还套着翡翠扳指。
这是他每日来馐珍阁的标配行头。
往日里他进门时,伙计早该上前躬身引路,将他引到临窗的固定座位。
可今日伙计们全围在灶房外帮着递纸包、收铜钱,压根没人顾得上他。
张老爷子眉头先是轻轻一蹙,随即看到排队人群里有人举着油乎乎的煎饼啃得香甜。
油渍蹭到了回廊的雕花栏杆上,那股子煎饼油酱气直往他鼻间钻,他顿时像被烫到似的往后退了半步。
“成何体统!”
张老爷子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怒意,手里的象牙折扇“啪”地合上,扇柄重重敲了敲自己的掌心。
他花白的胡须气得微微颤抖,另一只手猛地拂过衣襟,绸衫下摆带起一阵风。
“想当年馐珍阁的点心,莲子羹要蒸够三个时辰,桃花酥的酥皮要叠够三十六层,连茶水都要按客人口味温到恰好的火候!
如今倒好,学那街边摊贩炸煎饼、卖粗食,这不是自降身价是什么?
你看这满屋子的油烟气,这嘈杂的人声,哪还有半分上等酒楼的样子?
乌烟瘴气!”
他话刚落音,身后就传来一声附和的叹息。
说话的是布庄的王掌柜,他穿着藏青宁绸袍,身边跟着个拎着账册的伙计,显然是来跟老主顾谈布料生意的。